新闻中心
随着全球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烟气补集技术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近期,化工、钢铁等行业的烟气补集项目取得新突破,为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煤化工行业烟气补集项目稳定运行
陕西榆林某大型煤化工企业的烟气补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已稳定运行一年,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 15 万吨。该项目针对煤化工企业烟气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的特点,采用了 “预处理 + 胺法吸收” 的组合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吸收剂易受污染的问题。
项目负责人介绍,预处理阶段通过高效过滤和催化氧化技术,去除烟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使进入吸收系统的烟气净化度大幅提升。吸收阶段使用的新型复合胺吸收剂,不仅捕集效率稳定在 88% 以上,而且抗降解能力显著增强,更换周期延长至 24 个月,较传统吸收剂提高了一倍。捕集的二氧化碳经提纯后,纯度达到 99.5%,被用于企业内部的甲醇合成工序,每年可减少外购二氧化碳成本约 600 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成功运行,使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了 28%,为煤化工行业的碳减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已有多家煤化工企业前往考察学习,计划引进该技术。
钢铁行业烧结烟气碳捕集示范项目投产
鞍钢集团某钢铁基地的烧结烟气碳捕集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个针对钢铁烧结烟气的大规模碳捕集项目。项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效吸附材料和工艺,可实现对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连续捕集。
钢铁烧结过程中,烟气排放量巨大且二氧化碳浓度较低,通常在 12%-18% 之间,捕集难度较大。该项目研发的新型吸附材料,对低浓度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在吸附容量和再生性能方面均表现出色。通过优化吸附 - 解吸循环工艺,系统的能耗控制在 2.5 吉焦 / 吨二氧化碳以下,捕集率达到 86%。
捕集的二氧化碳部分用于钢铁厂的高炉喷吹,可改善高炉透气性,提高冶炼效率;其余部分则运输至附近的油田,用于油田驱油,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项目运行数据显示,该技术每年可减少钢铁厂碳排放约 12 万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玻璃行业烟气补集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某玻璃企业的烟气补集试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实现了对玻璃熔窑烟气中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该项目采用了高温吸附技术,适应了玻璃熔窑烟气温度高(约 300℃)的特点。
研发团队开发的高温吸附剂,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通过变温吸附工艺,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提纯。试验数据表明,该技术的二氧化碳捕集率可达 82%,捕集的二氧化碳纯度超过 99%。目前,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生产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项目负责人表示,玻璃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该技术的突破为玻璃行业的碳减排开辟了新路径。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工艺,降低运行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垃圾填埋气烟气补集项目投入使用
江苏某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烟气补集项目投入使用,该项目将填埋气燃烧后的烟气进行处理,捕集其中的二氧化碳。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燃烧后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进行捕集。
项目采用了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中的渗透速率差异,实现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的分离。膜组件采用了新型复合膜材料,具有选择性高、耐老化的特点,二氧化碳的截留率达到 90%,透过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降至 3% 以下。
捕集的二氧化碳经压缩液化后,运输至周边的温室基地,用于蔬菜和花卉的种植,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约 5 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惠。
这些不同行业的烟气补集项目,体现了烟气补集技术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烟气补集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和项目涌现,推动烟气补集行业的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3-2043 武汉亚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