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随着电子烟监管向基层延伸,中小城市及县域市场的检测工作正逐步展开。这些区域作为此前监管的薄弱环节,其检测数据与整治行动为全面规范电子烟市场提供了新的参考,尤其在青少年防护方面,检测工作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中部某省的县级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校园周边电子烟专项检测行动。此次行动覆盖了城区及乡镇的 28 所中小学周边 500 米范围内的便利店、文具店等经营场所,共抽检电子烟产品 156 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 27 批次,不合格率为 17.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合格产品中,有 19 批次为外形酷似文具、玩具的 “伪装式电子烟”,其烟油中检出的尼古丁含量在 0.5mg/g 至 3.2mg/g 之间,且未标注任何警示信息。检测人员表示,这类产品极易吸引青少年购买,隐蔽性强,是此次检测的重点排查对象。
东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则将检测重点放在了电子烟销售的线上渠道。当地烟草专卖部门联合网信部门,对本地注册的电商店铺、社交平台群组进行排查,抽取了通过微商、直播等渠道销售的电子烟样品 92 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 31 批次。问题主要包括:实际成分与宣传不符,如宣称 “水果味不含尼古丁” 却检出尼古丁;部分产品的烟油中丙二醇含量超标,长期吸入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据统计,这些线上渠道销售的电子烟,购买者中 30 岁以下群体占比达 63%,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检测技术在中小城市的普及应用也取得了进展。南方某县的市场监管局引入了便携式电子烟检测设备,该设备体积小巧,可在经营场所现场完成尼古丁含量、电池安全性等基础项目的检测,单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自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当地已完成 80 余次现场检测,快速筛查出 12 批次问题产品,及时阻止了其流入市场。检测人员介绍,这种便携式设备弥补了中小城市专业检测机构不足的短板,提升了监管效率。
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子烟认知与危害教育,检测结果成为重要的科普依据。华北某地级市疾控中心将近期检测出的不合格电子烟样本及危害数据整理成科普资料,通过校园讲座、社区宣传等形式进行普及。资料显示,在抽检的果味电子烟中,83% 的产品添加了高于安全剂量的香精,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呼吸系统发育。当地一所中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听过检测科普讲座的学生中,91% 表示 “不会尝试电子烟”,较未听过讲座的学生提升了 42 个百分点。
中小城市的电子烟检测还推动了源头治理。西南某县在检测中发现,部分不合格电子烟来自本地小型加工厂。当地立即联合环保、税务等部门对这类加工厂进行排查,共取缔无资质加工厂 13 家,同时引导合规企业建立产品自检制度。某家转型后的电子烟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现在每批产品出厂前都会进行至少 3 项关键指标的自检,今年以来产品合格率保持在 98% 以上,较去年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
消费者对电子烟检测的参与度在中小城市逐渐提高。西北某地级市开通了电子烟检测举报热线,鼓励市民举报无检测报告、来源不明的电子烟产品。开通一个月内,共接到有效举报 46 条,据此查处违法经营案件 18 起,查获不合格产品 53 件。市场监管部门还在大型商超设立了电子烟检测报告公示栏,要求销售商主动展示产品的检测合格证明,目前已有 72% 的销售点完成公示。
随着中小城市电子烟检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在规范市场、保护青少年健康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同时加大对 “伪装式”“三无” 电子烟产品的打击力度,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格局,让电子烟检测真正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坚实防线。
Copyright © 2023-2043 武汉亚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