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全球电子烟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检测作为保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正面临着跨境流通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近期,国内多地围绕跨境电子烟检测展开探索,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跨境电商渠道的电子烟产品检测成为监管重点。东南沿海某海关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近三个月入境的电子烟产品实施专项抽检,涉及来自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0 批次产品,检出不合格产品 38 批次,不合格率达 18.1%。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产品未标注中文警示说明,违反我国《电子烟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二是烟油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一款来自东南亚的产品铅含量达到 0.03mg/kg,超出我国标准限值 3 倍;三是电池兼容性不符合国内电器安全标准,存在充电时过热的风险。
针对出口电子烟的检测也呈现新特点。华南地区一家从事电子烟出口的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每批产品出厂前都需通过目标市场的专项检测,仅欧盟市场就需符合 TPD(烟草产品指令)中关于烟油成分、烟具安全等 12 项检测要求。当地检测机构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该地区出口电子烟的检测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升 9 个百分点,其中针对尼古丁释放量稳定性的检测通过率提升最为显著,这与企业引入在线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密切相关。
国际检测标准的差异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检测能力的提升。北方某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电子烟国际标准比对实验室,可同时按照中国、美国、欧盟、东盟等 8 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开展检测。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不同地区对电子烟添加剂的限制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欧盟允许使用的某类香精,在东盟部分国家则被禁止添加,通过多标准并行检测,能帮助企业提前规避出口风险。该实验室自去年运行以来,已为 300 余家企业提供了跨境检测服务。
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正在改变传统检测模式。西南地区一家检测机构研发的 “电子烟烟油快速检测系统”,将传统需要 48 小时的检测流程缩短至 2 小时,检测项目涵盖尼古丁、甲醛、乙醛等 20 余种关键指标。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检测参数,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目前,该系统已被应用于当地烟草专卖部门的日常监管抽检,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 1200 余批次产品的快速筛查。
行业协会在推动检测规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近期发布《电子烟检测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要求、检测流程、报告格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据统计,该标准实施一个月内,已有 15 家检测机构通过合规审核,市场上检测报告的规范率提升 23%。协会还组织开展检测能力验证活动,通过盲样测试的方式评估机构水平,目前参与机构的整体满意率达到 82%。
消费者对跨境电子烟的认知与检测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一项针对跨境电商平台用户的调研显示,67% 的受访者表示会优先选择提供完整检测报告的进口电子烟产品,58% 的受访者希望平台能公示产品的中外标准检测对比结果。对此,某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已建立电子烟检测报告公示制度,要求入驻商家上传产品符合目标市场及中国标准的检测证明,否则不予上架。
随着电子烟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检测将在跨境监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业内专家表示,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国际检测标准的交流与协同,推动检测结果互认,同时加快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跨境电子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只有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进出口全链条的检测监管体系,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子烟行业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3-2043 武汉亚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